1)29.球队合练那些事_得分第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塔图姆、米勒都是9年级后期就进了预备队,另一个叫詹姆斯-基夫,16岁,198公分的前锋。

  预备队名单公布后,张杨训练之余观察过这些队友们的训练、围观过队友们打球,这三人确实是全队除了德罗赞外最强的。

  塔图姆擅长突分和反击;米勒虽是白人但运动能力不错,善于冲抢和近距离投篮;基夫运动能力比较差,很擅长投三分。

  张杨之前从托马斯那里了解过,预备队一般情况下不要11年级球员,11年级时如果还未进主力队,基本上已经被球队放弃了,最多被安排到主力队的候补队伍当中。

  但主力队那边的候补和预备队候补又不一样,预备队候补是真的候补成员,有球员生病、受伤、被放弃,就由候补成员顶上;主力队如果有球员出情况了,一般会选择预备队成员顶上,主力队候补实际上等于陪练。

  伯克简单的讲了一下战术,就开始带着队员们分组训练。

  战术手册周四已经发了,他不觉得有多少队员能看会,讲解效果估计也不大,还不如直接实操,这是他多年来的经验。

  伯克和俩训练师一人带一个5人组,进行战术跑位训练。

  战术其实很简单,像以德罗赞为核心的队伍,其他人主要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,拉开空间给德罗赞单打,让前场球员有更好的冲抢机会。

  以基夫为核心,想办法给基夫拉开空间,让基夫投。

  以塔图姆为核心,反击的时候跟进队员选择合适的线路,阵地战时把空间拉开接应投篮或接应攻框。

  防守端训练就更简单了——盯住自己防守的对象。

 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战术,第一次合练,大部分人表现一塌糊涂。

  进入预备队之前,大家打球的习惯都是进攻时招手要球,拿着球就往里钻;防守时所有人眼睛都盯着手里有球的那个,经常一堆人收在篮下附近。

  于是乎,约翰逊一年一度最头大的时候又到了,看着队员们训练的表现,他表情臭得不行。

  让他稍感欣慰的是队员们现在都愿意配合训练。

  9年级时,还在新生队的这些人,一个个都桀骜不驯,谁都不服谁,每个人都想要证明自己,毕竟他们在初中时都是各自学校数一数二的篮球高手。

  那时候压根没培养战术素养的条件。

  但度过新生赛季,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天才后,他们开始接受现实,当然他们没有放弃篮球,他们踏上赛场还是想要赢,还是想要通过努力得到更多机会……想要给自己的高中岁月留下一段回忆。

  这就是作为学生最单纯最美好的想法。

 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战术训练表现都那么拉垮。

  约翰逊看了一会儿队员们训练,眼睛停留在张杨和德罗赞那一组,他听托马斯说过,这两人在街头打3对3的时候配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shi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