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九十五章地月系统(求订阅)_我真的不想当学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皱眉头,可是刘一辰也不管他们有没听懂,就直接不断的讲解。

  随后在另一块黑板上,则是以概念图形式画出了地月系统,地月系统之间形成了一个个轨道。

  探测器,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,那可不是直接直接运动,如果是那样的话,可就好了。

  将整个步骤讲解完毕后,刘一辰开始介绍自己搞出来的地月系统,刘一辰介绍每一个基本板块,这每一个基本板块都被刘一辰输入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参数,地球的参数,以及月球的参数,包括着地月之间的参数。

  他介绍着每一个基本板块的作用,以及结合刚才的小黑板,四个小黑板写得满满的,他是不知道,会有几个人听得懂。

  最后,刘一辰则是点击了一个动画效果,整个动画效果是模拟了整个过程,从火箭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始发射、升空、入轨,绕地球运动,然后在哪个位置开始变轨,力多大,角度几度角

  会议室,没有人说话,甚至都秉着呼吸,看着屏幕的动画演示,眼中都带着震撼以及不可思议。

  哪怕是吴总师、孙总师,也不例外。

  他们都没有想到,刘一辰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,竟然进行全过程的轨道计算,而且还开发出这么一个地月系统。

  这里面的工作量有多大,他们是难以想象的,至少整个航天系统,就是用个几年,也不一定能够开发出来。

  甚至于,不少地方,都是与之前他们进行计算机模拟的时候,是有不小偏差的,比如变轨选择,比如近月制动轨道选择,都有相当大的出入。

  “各位,这是我根据现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来的,我想这是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最佳选择轨道,这一套地月系统,可以用于火箭发射卫星、火箭发射宇宙飞船,也可以用于地月之间。”刘一辰介绍完,只觉得舌干口燥的,喝了一口水:“后面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,探测数据的增多,可以对里面的进行修正。”

  “这里面,我有一个建议,那就是将计划中的一个中继卫星,增加到两个中继卫星,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准确度。”刘一辰对于计划中的一个中继卫星提出了自己建议。

  嫦娥四号探测器要登陆月球背面,那么就必须中继卫星先到位。

  要探‘月背’,‘中继’先行!

  搭建中继链路是实现月球背面探测的第一步,也是一个难关。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航天界提出了中继星halo轨道的概念,halo轨道又叫‘晕轨道’,取日晕和月晕之意,轨道形状是非共面的三维非规则曲线,而‘晕轨道’控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‘确实挺让人头晕’。

  迄今为止,地球还没有探测器造访过地,月l2点halo轨道。

  而中继卫星,也被称作为‘卫星的卫星’,专门为卫星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shi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