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百七十八章2009年第一场雪_我真的不想当学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已经进入到了所谓‘proof’流程。

  虽然各个期刊的规则不一样,但大多数都是在接受稿件之后才会发送授权协议,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。

  再看这封邮件的日期,是2008年12月27日,这意味着他投稿仅仅两天,论文就直接呈现在了期刊编辑的电脑中。

  不过这也不出他的预料,毕竟他连《数学年刊》都发表论文了,对于像他这样在数学四大期刊上面发表过论文的数学学者,期刊往往是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。

  毕竟,期刊不缺论文,但是缺好的论文!

  打开邮箱,下载了邮件中的协议书,按照要求签署了授权协议,这些他经历过一次,现在无非是大同小异,所以操作起来轻车熟路。

  大概五分钟之后,他投稿的网页状态已经显示为‘Under-Review’。

  这意味着他的文章已经通过了技术编辑的格式审查,即将由专业的学术编辑进行审稿,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外审!

  一般人第一次投稿都会在技术编辑那个地方卡个几次,不过刘一辰现在写论文能力非同一般,论文又是经过他数次检查、修改,对于此次一次性通过,刘一辰是丝毫不怀疑的。

  而至于接下来的外审,将是整个SCI投稿中最严格,也是最漫长的过程。

  因为一般情况下,学术编辑本身也是忙碌的科研人员,而审稿是无偿的工作且需要耗费许多精力,因此什么时候为学术界无偿贡献自己的力量,都得看审核员的心情。碰到比较磨蹭或者比较忙的,“UR”这个环节卡你一两个月都不夸张!

  像上次他投稿《数学年刊》的,属于极为特殊情况的,是刚好遇到编辑对他的论文感兴趣,然后又是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,被《数学年刊》列为重点,才在短短时间完成审核,确定可以发表。

  接下来就是等待,等待审稿结果!

  刘一辰关闭邮件,浏览着论坛,上面是一个博士生正在分享着自己的事:

  “学术界有两件事很丢人,一个是博士毕业了,还要挂原来博导的名字;另一个是当了博导了,自己还是文章的一作。”

  “只要一天你心里想着通过挂成绩老师的名字发文章,你就一天成为不了独立的PI;只要一天你还必须做文章的一作,你就一天没成为合格的指导老师。”

  “想继续和原来的老板合作,等你的学术独立性被业界承认以后;想自己做一作,除非是期刊单独的特邀约稿。”

  刘一辰露出若有所思之色,这也是华夏的一个学术风气所在,最常见的有两件事,一个就是博士毕业留校继续给大老板当小老板,一个就是当了老板了还和学生抢一作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论坛中,前辈们对于读研读博的后辈们会苦口婆心地劝说着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shi8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